来源:本站 时间:2021-02-24 13:30:46 热度:7878
首发丨(ID:百川脊柱健康学)公众号
作者丨黄开斌 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阳气是生命健康的根本所在,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团阳气,是一团源自太阳的阳气。阳气不散,则生命不息。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真气、宗气、卫气、中气等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生命活动的阳气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其中,肾气又称元气或元阳,是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长生和寿夭。另外,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的特性,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和气化等五大作用。如果阳气不足了,这些作用就衰弱,身体就生病。的确,阳气对养生保健和防病愈病至关重要。
一、阳气是人体生命的主要能量
气在生命活动和健康中至关重要。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万物也不能生长,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充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正阳之气或扶助阳气就是养生治病之本。
1.气的来源和特性
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没有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活动,故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就是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生与死也就寓于升降出入的矛盾运动之中。生命始终处于气化运动过程之中,没有气化则没有生命。
人体的气,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元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和呼吸来自于自然界的清气。即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
在人体里,保护身体,调节自身免疫功能,不受外邪侵袭的是卫气,卫气本身,对人体的体温具有保护作用。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可快速侵入身体,导致气血流行不畅、凝滞等一系列病变。元气为生命之本气,用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而元气所藏之处,正位于脐下,一旦元气受损,脏腑俱损。
2.气和血及体液的关系
中医有一句话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是讲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和推动,气弱了就会出血。如果出现大出血,就会有生命危险。古人有一个应对这种大出血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就可以很快止血了,病人就可以被救活。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人体的血液、津液和精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输布(推动)运行,而血液、津液还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或生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总重量的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疑难病和亚健康大多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水液、血液,精液和精神等失调造成的。
3.生病等于是“阳”出了问题
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如果阳气不足或出现了偏差,不仅抵御和防卫不了外邪,其它的很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的,身体也就会生病了。因此,《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浑元之气,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的元阳,把阳气保护好,自然也就不会得病了。
二、阳气的来源路径及其作用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础。其来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来自于父母,后者则通过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转化而来。
比如:很多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们的母亲,就明白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亲满脸蜡黄、瘦弱不堪,这是自己没有调理好身体,将体质遗传给了孩子。当然,除了先天因素外,还有后天的摄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阳气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天之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健康人,在其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时,如果缺乏阳气,其脸色一般是苍白灰暗的。
人的生命,不只是有形的躯体,而且蕴有无形的“生机”。这个生机,用中医学的术语来讲,就是火和热,归结到一点就是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在阴阳的关系中,阳气是主要的,《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功能低下,火与热就不足,人体就不能抵御外邪的侵犯。因此,治疗疾病或养生保健应以“散寒回阳”为法度。
人体阳气受到损伤,最严重者莫过于寒邪,阳气受伤则形成阴证。金元时代医家王好古《阴证略例》中把“冷物伤脾”和“外感风寒”看成是形成阴证的外来因素。张景岳把寒邪分为外来之寒和本来之寒两种,《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至于本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其实这本来之寒,就是指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的体质情况。因此,张景岳在总结寒的成因时说:“或因禀受,或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
《医学心悟》中又把寒证归纳为:“口不渴,或口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为一派阳气虚衰,阴湿内停证象,里阳虚则生化鼓动无权,表阳虚则卫外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患病。所以,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体里的阳气,需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传统中医就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五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推动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防御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和保卫精气;四是温煦作用,气血得温而行,细胞得温而活;五是固摄作用,阳气具有固定形神和摄纳精气、精血和精液的作用。
准确地说,人体的阳气主宰着人体的生命规律:呼吸、体温、心跳、脉搏都需要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充满活力。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阳气必然旺盛,生命之火也会燃烧的更旺,生命自然健康长寿。因此养生、保健和治病——首重扶阳!!
三、阳气在保健和治病中至关重要
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也就是,血是能源——阴气或营血,而气是有活力的能量——阳气,阳气包括真气和卫气,即真阳和卫阳—生命和健康的能量。这种有活力之气的生命健康能量,也就是生命力和健康力,也可以称之为生命健康的气力或能力!
故有人说,生病等于是“阳”出了问题,中医认为:“阳气不到就生病”“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所以,扶阳和回阳是养生治病之本。也因此可见,阳气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1.阳气不足,人体机能就减退,自然也容易衰老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即阳气决定着人的长、生、壮、老、已。
古人云:“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其长生或寿夭。人的寿夭就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故《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若足千年寿”……
另外,一般人的正常机体运转、情绪波动、工作、适应气温变化及修复身体创伤等各项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而当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四十不补,五十受苦,所以中老年人更需要补阳气。
所以说,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落实在阳气上面,“阳气若足千年寿”……随着人体的自然衰老,人们会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其中有些老人,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表现。
现代的人只要一摸脉,其脉象都会是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总体来看,现代的人几乎都是阳气不足。也许有的人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没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阳气的地方,也有很多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2.阳气不足,脊柱就不稳,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
这个问题已有专文论述了,在此就不赘述。
3.阳气不足,脏腑就不强,生化不力乃万病之根源
五脏六腑绝对是人体的硬件。脏腑有阴阳之分,五脏属里,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身体就会生病。
其实,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功能是要靠阳气推动的。如果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人就会生病,就容易导致癌症、不孕不育、肥胖、内分泌紊乱、肾病等疾病;或者由于阳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大量产生气、血、痰、湿、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而成癌肿之征;或者阳气不足,阳损及阴,阴竭阳脱而夺人性命。
然而,现代人因为长期吹空调、喝冷饮、吃寒凉食物,好肥甘厚腻,熬夜、压力大,缺少运动等等,导致身体又寒、又湿、又毒、又堵、阳气严重不足。其阳气不足的症状为:脸色青黑晦暗、消化不良、容易出汗、心慌气短、夜间多尿;精神萎靡不振;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等症状。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以看一眼周边,你会发现身边阳气不足的人太多了,当中甚至包括了我们的爸妈,孩子,亲戚,朋友,据统计,80%的人都存在阳气不足的情况。
4.阳气不足,经络或气血不通,则生瘤、结石或增生等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但阳气不足或阴盛阳虚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阴病证。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既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或百病滋生。
我们每天饮食是为了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但这也全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只要生命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就不病。当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临床检查发现所有的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肿块结石、腰椎增生等病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如何扶阳通阳呢?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艾灸。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草药,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
如此也可以想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甚至癌症等是怎么回事了。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而且往往是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
总之,由于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或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大量产生气、血、痰、湿、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而成癌肿之征;或者阳气不足,阳损及阴,阴竭阳脱而夺人性命。因此,在保养健康和防治疾病时,要自始至终保护阳气和温补阳气。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文章
2021-07-04
2021-02-24
2021-02-24
2021-02-24
2021-02-24
2021-02-24
Copyriht 2020 by www.ji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联网网站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9030970号-1
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 脊柱健康产业创新联盟 世界脊柱健康联盟 联合主办 脊联网
投稿邮箱:1348398125@qq.com 手机: 13661171862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