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20-07-15 15:20:53 热度:4618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电脑、电视、手机、汽车、飞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脊柱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所以,脊柱健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也因此,脊柱健康问题成为时下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脊柱问题,维护脊柱健康,远离因脊柱健康问题而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我们特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脊柱健康学的创始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脊柱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黄开斌先生为我们分享新中国建立70年来脊柱健康事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见证脊柱健康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主持人:黄院长好,很高兴今天能邀请到您为大家分享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共同见证建国70年来脊柱健康行业所取得的成就。
黄开斌:主持人好,很荣幸为大家分享脊柱健康行业的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脊柱健康业的发展历程
主持人:脊柱健康业在我国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真正兴起却是近十几年来的事,从脊柱医学走向脊柱健康学应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脊柱的历史文化吗?
黄开斌:大约公元前2700年,我国就记录了脊柱推拿技术。而古希腊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才有记载脊柱的书籍。在春秋战国时期,正骨、推拿已普遍使用。我国《黄帝内经》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症已有许多论述,并提出了以按跷、导引为主,辅以针灸本草治疗的方法。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秘,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脊柱健康学的创始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脊柱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黄开斌为我们分享新中国建立70年来脊柱健康事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子 然/摄
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史学家认为殷商时期是推拿技术运用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宋代时的按摩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科和小儿科病证的治疗,这孕育了后世推拿学中正骨推拿与小儿推拿的学科分化。宋元时期,除了对推拿整脊的运用外,比较重视膏摩和导引整脊。到了元代,随着政府对骨伤科的重视,手法整脊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李仲南《永类钤方》的颈椎布兜牵引和脊椎过伸牵引复位法;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悬吊复位整脊法;元代太医院《回回药方》的腰背垫枕整脊法等治疗脊柱、脊周组织损伤的手法、器械和药物治疗,充实了推拿整脊技术。
明清时期,推拿整脊技术不断完善。推拿在明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并正式形成了正骨推拿流派。《按摩经》、《正体类要》均有许多整脊手法的论述和脊柱生理病理的认识。到了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手法比器械正骨整脊的作用好,并记载了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脱位和骨折等病症;沈金鳌用手法整脊治痧胀;胡延光用牵头踏肩治疗颈椎损伤,用腹部枕缸法屈曲整复胸腰椎。这一时期导引和药物整脊的著述更是琳琅满目,难以尽述。在推拿、导引整脊方面有祝澄元的《心医集》、马齐的《陆地仙经》、无名氏的《养生秘旨》、王祖源的《内功图说》、汪启贤等的《济世全书》等。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脊柱医学领域发展是什么情况?
黄开斌:新中国成立伊始,在脊柱健康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大家都熟悉的“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她是双桥正骨第五代传人。因疗效明显,20世纪50年代名扬京城,被患者誉为“双桥老太太”、“双桥老太太骨科”、“双桥老太太骨科圣手”等。
20世纪60年代,我国中医骨伤科的振兴,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兴起,我国学者用现代解剖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传统的整脊疗法,用科学理论阐明其机理。如尚天裕、顾云伍对攀索叠砖法、腰背垫枕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张长江等人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使传统的整脊疗法得到发扬光大。
20世纪70年代一些军队的手法治疗者,如空军总医院的冯天有、解放军总医院的王福根和广州军区总医院的魏征、龙层花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根据现代医学,特别是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和各种脊柱推拿手法。1979年7月在上海首次召开全国性的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全国27个省市108名代表参加。脊柱推拿事业在全国逐步得到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前,有关脊柱推拿的专业文章,只是散布于有限的几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杂志中。在此之后,相关的出版物不断涌现。目前己有的相关杂志有《中医正骨》、《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按摩与导引》、《颈腰痛杂志》、《人民军医》及一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这些杂志为脊柱推拿手法研究的重要交流园地。
70年代影响较大的推拿书籍是冯天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俞大方的《推拿学》,随后魏征和龙层花主编的《脊椎病因治疗学》、李义凯主编的《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先后出版,为脊柱健康领域从业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学习。
到目前为止,随着脊柱医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中国脊柱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脊柱相关的学协会相继成立,很多医院也相继成立了颈肩腰腿疼痛和整脊科室,特别是借助医疗器械,将传统的一些手法用器械代替, 大大方便了使用和推广,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互补,极大地托展了脊柱领域的发展。特别是脊柱外科,我国脊柱外科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这其中凝聚了我国几代骨科专家的智慧和心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中国工程院葛宝丰院士、中国工程院卢世璧院士、中国工程院邱贵兴院士、中国科学院梁智仁院士等。他们为推动我国脊柱外科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脊柱外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的研究文献仅从1994年以来在国内发表就达640余万篇,引用率最高的有50多篇,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三家医院的作者发表的文献引用率最多,侯树勋、杨惠林、金大地、邹德威等他们的文献引用率最高,用成果累累来形容一点为夸张。
主持人: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脊柱学科的建立可以说是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脊柱健康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呢?
黄开斌:这就是脊柱学科的一次跨越式创新发展了。我们知道,进入机器工业和信息化时代,汽车、手机和电脑等进入日常生活,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之而带来的脊柱健康问题尤如井喷一样的爆发。因此,我们于2004年5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呵护脊柱·关爱健康”的呼声以团体强音的形式集中向大众发出,来自全国400多位脊柱健康专家参与了第一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其影响轰动一时。自此,脊柱医学这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得以正式确立,并系统性研究和整合发展。
2010年5月8~10日第六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在古城西安举行,通过前几届的交流,我们深深认识到,影响脊柱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脊柱自身的健壮和稳定性问题等,光靠医学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脊柱的健康问题,于是,在这届论坛上,我提出了从下届论坛开始,改名为脊柱健康论坛,从健康学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脊柱健康问题,这一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一致认可。
2011年5月21~23日第七届脊柱健康论坛在北京召开。自本届论坛开始,以脊柱医学学术理论探讨为主的重心正式转移到围绕“脊柱健康”理念和产业发展为中心上。脊柱健康学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探索由此正式提出。
2012年5月18日~21日第八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在北京温都水城举行。主题是:“合纵连横 共举脊柱健康”;在本届论坛上,正式宣布组建“世界脊柱健康联盟”,并合并召开“第一届世界脊柱健康联盟大会”,来自海内外1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届论坛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推动了脊柱健康事业的跨越发展。
2013年11月23-24日,“中国脊柱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至此,从脊柱健康学的专业技术到产业模式,以及脊柱健康事业的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
影响脊柱健康的相关因素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脊柱健康问题尤如井喷一样的爆发,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影响脊柱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黄开斌:据统计,有90%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问题,且脊柱障碍和脊柱疾病发生率呈逐年递增和年轻化趋势。导致这一脊柱疾病呈“井喷”现象的主要是三大时代因素,即:一是:汽车、电脑和手机的时代,使脊柱开始“坐劳”(即长期保持坐姿导致静力性劳损,也称累积性劳损-积劳成疾);二是:空调和冷饮的享乐时代,使本已劳损的脊柱是“雪上加霜”(风寒湿邪大肆侵犯劳损组织-寒湿生疾);三是: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使得本已千疮百孔和疲惫拥塞的脊柱系统最终因“不堪重负”而崩溃(即脊柱系统的气血运行和信息通讯因压力诱发而全盘紊乱,致使脊柱疾病如井喷式的爆发了——因压成疾)。所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大量制造脊柱问题的时代,且脊柱障碍和疾病正在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和心性健康的“头号敌人”。
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脊柱健康学的创始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脊柱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黄开斌为我们分享新中国建立70年来脊柱健康事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子 然/摄
影响脊柱健康的因素问题我们可以从过去、未来、将来三个阶段来谈一谈。
脊柱健康过去的问题
人类自直立行走以来,不得不用两条腿来走路,用两只胳膊来提重物或搬运东西,以及用肩扛重物等,这无疑就得以脊柱为中心来完成各种动作或技能,因而,手臂、颈肩和腰腿就经常要承受过重的负担,由于颈肩腰腿部的结构精密、灵巧复杂,因而很容易受损伤或发生障碍。
另外,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等活动中,因频繁的使用脊柱,进而使得26节椎骨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移位。
所以,在过去的时代,我们的脊柱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劳损、移位以及外感风寒湿邪的侵袭等,所表现出来症象是颈肩腰腿疼痛或退行性变。
可见,在过去,由于生产劳动和行走坐卧等,脊柱的运动性劳损、移位与退变易感人群非常之高,甚至高得惊人,几乎没有人在一生中可以豁免脊柱劳损和力学位置关系紊乱的问题,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另外,脊柱软组织受损害的人群几乎占据所有阶层及各个年龄层次。少年、青年、壮年及老年无一幸免。不过,这些只是硬性伤而已。
脊柱健康现在的问题
当历史进入机器工业和信息化时代,汽车、手机和电脑等进入日常生活,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长期坐着工作,低头看电脑和手机(手机给脊柱带来的将灾难性损害),出门驾车或坐车,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对脊柱活动锻炼的机会,反过来增加了脊柱的静力性损伤(也就是坐着劳损)的几率。
再者就是:在这个空调和冷饮的享乐时代,人们经常吹空调、喝冷饮,不得不使本已劳损的脊柱组织遭受风寒湿邪的内外夹击的侵害,致使其脊柱区是寒凝阻滞不通。正可谓是:“雪上加霜”,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这里有损伤或劳损,风寒湿邪自然就会侵犯这些部位。
由风寒湿阻滞而引起脊柱气血运行系统障碍——“不通则痛”,因而,颈肩腰腿疼痛和不适的病人更是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寒湿阻滞导致对脊柱区信息通道的障碍而引起相关的脏腑及五官疾患。据我们研究统计,由脊柱问题而引起的相关脏腑慢性病症可达108种之多……
还有:现今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其实也是因为脊柱的结构功能和气血活力在当今的这种工作和出行方式、以及空调和冷饮的环境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错位、阻滞或紊乱),尤其是脊柱的通讯网络系统的阻塞不通,继而使其信息通讯和气血运行缓慢或发生障碍,这也就是亚健康状态的真正根源或病理原因。
更甚的是:当今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也不断加大。这种高度的精神紧张、思想焦虑、工作纠结、情绪郁闷和竞争压力自然落到脊柱的网络信息传递上,致使其网络通讯系统因信息量大增而出现信息拥塞或紊乱。自然气血的运行和活力也就会相应减弱了。
可见,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使得使本已劳损和被寒湿堵塞的脊柱网络通讯系统是“不堪重负”而彻底崩溃,脊柱健康问题(特别是慢性病和亚健康)尤如井喷一样的爆发——因压而成疾。经研究发现,大约有60%以上的人的脊柱问题与其工作生活压力或精神紧张等情志因素有关。
脊柱健康未来的问题
未来可能会更糟糕: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效率会更快,竞争压力会更大,因而,脊柱所面临的压力和信息拥塞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脊柱疾病有逐年增多和逐渐年轻化趋势。且由脊柱问题而引起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所以,未来那些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人们,也就是争强好胜、不甘落后、追求完美的一些人们;再就是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领导、老板和高管等人群。他们是最容易出现脊柱问题的一簇。而反倒是思想比较单纯,生活工作清闲的人们,却很少犯脊柱毛病。一句话,精英能人容易患脊柱毛病,傻子闲人反而不大患脊柱毛病。
据世界健康组织的报告,每年有200多万人因长时间坐着不动或过度紧张焦虑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的太久、缺乏运动或过度紧张引起的。可见,汽车、电脑以及手机信息高速发展的背后有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脊柱发生问题或脊柱疾病的人群在迅猛递增,脊柱健康危机时代即将或已经到来。
完善脊柱健康学科建设
主持人:我们经常听到“脊柱”和“脊椎”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是一样的吗?
黄开斌:这两个概念是很不一样的。在过去,医学界并没有把“脊柱”的作用和重要性及系统性给突现出来,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器官或者是骨骼的一部分——脊椎。同时,脊柱这个概念也不完整,仅仅只是停留在“脊椎”这个概念上。首先是对脊椎周围的软组织没能系统的认识,也没有与脊椎放在一起看待,且仅仅只是在探索26快椎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所出现问题而已。
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脊柱健康学的创始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脊柱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黄开斌为我们分享新中国建立70年来脊柱健康事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子 然/摄
再有就是:以前对脊柱系统的气液活力或能量供给以及网络通讯和调节控制的认识也是不足的。也仅仅是脊髓和脊神经而已。
其实,脊柱是“脊椎”和“立柱”组合起来的大脊柱概念,是整个人体支撑系统—身躯架构。
总之,过去我们对“脊柱”和“脊椎”的概念和内涵都是含混不清的,更不用说有什么专业的脊柱医学和脊柱健康学理论体系了。
主持人:您从事脊柱健康学的研究已经10多年了,那么脊柱健康学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黄开斌:十多年前,我们首先正式提出了脊柱医学这个概念,并进行了十届论坛和各种学术活动,继而形成脊柱健康学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脊柱健康学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具体学科体系构建。这可以从我们已完成脊柱健康学丛书来窥见其全貌的。
脊柱健康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1.脊柱健康学概论 2. 脊柱形体结构学
3. 脊柱气液活力学 4. 脊柱信息通讯学
5. 脊柱健康的机能 6. 脊柱健康报告书
脊柱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体系
7.脊柱不正检测评估技术 8. 脊柱障碍体检辨识技术
9.脊柱平片测量定位技术 10.脊柱健康机能测评技术
脊柱健康调理保养技术系列
11.脊柱砭法调养技术 12.脊柱罐法调养技术
13.脊柱灸法调养技术 14.脊柱手法调养技术
15.脊柱针法调养技术 16.脊柱枪法调养技术
17.脊柱敷法调养技术 18.脊柱食法调养技术
19.脊柱心法调养技术 20.脊柱功法调养技术
21.脊柱生物电疗技术 22.脊柱玉石热疗技术
脊柱疾病诊断治疗技术体系
23.脊柱疾病学基本理论 24.脊柱疾病检查诊断学
25.脊柱疾病治疗康复学 26.颈肩腰腿疼痛诊疗学
27.脊柱相关疾病诊疗学 28.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学
29.脊柱强直侧弯诊疗学 30.骨骼脊髓疾病诊疗学
脊柱健康文化普及工具体系
31.人体脊柱使用手册 32.人体脊柱保养手册
33.人体脊柱调理手册 34.人体脊柱维修手册
35.脊柱解构彩色图谱 36.脊柱健康系列挂图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脊柱健康学科的未来?
黄开斌:脊柱健康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思想理论体系和形态已经具备了,并且是未来健康学的一个成功范例或模式,它是从“形、气、神”三元的角度,亦即从形体的物质结构、气液的活力能量和信息的控制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去认识脊柱,进而去研究脊柱与疾病,脊柱与健康,以及脊柱与生命的内在关系和各种问题现象。
脊柱健康学作为未来的健康学模型及大健康时代的一支先进代表,目前已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高新科技正为脊柱的信息通讯和调控平衡疗法提供了更广阔研究发展平台。脊柱健康学这门新的学科必将能为人类找到一条真正通向健康的新理念——以健康为本位,以调养为援建手段,以自建自治康复为核心的健康模式。
推动脊柱健康产业发展
主持人: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会带动相关产业,脊柱健康也不例外,您觉得脊柱健康产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黄开斌:在过去,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没有脊柱这个重要的系统,而仅仅只是在“脊椎”这个小范围里有研究和探索。
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脊柱健康学的创始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脊柱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黄开斌为我们分享新中国建立70年来脊柱健康事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子 然/摄
因而,其独立的产业服务模式也基本是不存在的,人们颈肩腰腿疼痛问题一般分散在针灸推拿科、理疗科、骨伤科、疼痛科或外科等科室去处理。致于与脊柱相关的慢性疾病问题则更是茫然不知要到那个科室去看了。
还有就是:过去在保健养生领域,有各种推拿按摩、足疗保健、头疗手诊、健身健美,却很少有专门的脊柱调理保养机构。
当然,在过去,脊柱外科应该说是临床外科上一个最受宠、经济效益最可观、规模也比较大的科室或职业群体。但是,它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产业模式,也不是脊柱健康的全部。总之是几乎没有什么独立的脊柱专业机构。
随着改革开放,20世纪80代年,以周林频谱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兴起,为我国脊柱健康产业开辟了新思路。本世纪初,国外的脊柱相关企业进入我国,以喜来健为代表的脊柱温热疗法,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如今我国本土企业以康亦健为代表的也开始展露锋芒。包括一些以中医理论为原理,新兴开发的颈椎、腰椎等按摩理疗设备,虽然如雨后春笋,但从整个脊柱产业来看,还是存在规模太小,没有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是产业模式和学科理论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现如今,随着大脊柱概念和脊柱系统的提出,以及脊柱健康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脊柱健康产业模式和服务理念也开始出现了。
应该说:脊柱健康学专业和脊柱健康产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新生的行业,它的形成首先是自发的,是一些专业人士自己创建了其服务机构,继而脊柱方面的专业产品企业也相继出现了。脊柱健康的产业模式或产业形态也基本形成。
可以说:脊柱健康领域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条集“脊柱健康学术研究、脊柱疾病诊疗和脊柱健康调养等技术服务、护脊强脊产品研发、脊柱健康人才培训、脊柱自我调养康复和智能自治服务、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等” 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大脊柱健康产业联盟的格局已经形成。
还有全民脊柱健康工程已全面开启,围绕着工程实践正在与政府和政策接轨。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时代在大量的制造脊柱障碍和脊柱疾病,有如此庞大的脊柱问题人群,你能说这个市场的未来不够大吗?有这么大的市场,我们这些从事脊柱健康事业的工作者未来不是大有可为吗?
当然,并不是我们非要去有所为,我们希望普天下人的脊柱都是健康的。但是,是这个时代在大量的造脊柱病,也就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脊柱健康产业的未来。
在脊柱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凸现出了一个更具活力和商机产业形态。这个业态就是不同于脊柱疾病医疗服务的脊柱健康调养服务产业。
因为,所有的脊柱障碍和脊柱疾病,只有30%的疾病可能需要运用现代药物和手术去进行干预和治疗,而70%的脊柱障碍和疾病则只需要通过调理保养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平衡脊柱,恢复健康的目的。
人们都知道:一台车每5000公里要保养一次,而我们这么重要的脊柱(身体的支架)难道就不应该经常去做做保养吗?
“以调养为主,以平衡为期,以健康为本”的服务模式是脊柱脊柱健康学思想观念的一大特点。且认为:“调养康复”远比“治疗修复”更加有价值,更加重要。换句话说:“调养保健强健”比“诊疗防病治病”更有健康价值。
主持人:您认为脊柱健康产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黄开斌: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宏伟蓝图的规划,作为健康服务方法之一,脊柱健康产业的春天也必将到来。这个产业的最佳形态是什么样子呢?为此我提出了脊柱健康4F操作系统和5G调养步骤或法则。这里的“4F和5G”合起来正好有“护脊”的谐音,所以,护脊行动也必将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另外,脊柱4F操作系统及其5G调养技术步骤可与汽车服务业的4S店及网络通讯业未来的5G技术相媲美。
第一、脊柱健康4F操作系统的概念
比照汽车4S保养店的模式,我们先前推出了脊柱健康4F店或站的概念,后来进一步上升为4F操作系统,即:脊柱健康的文导服务(含文宣、文旅和文教等);脊柱健康的测评服务(含数据管理);脊柱健康的调养服务(三正,包括松通整复和软伤康复、督脉正阳或温热理气、正心整脊和醒脑正脊)和脊柱健康的智理服务(含智能监测指导自理,全程管理和转诊服务等)四种方式。“F”就是四种服务的“服”字拼音的首写字母。
二、脊柱健康5G调养步骤或法则
是指脊柱健康的五大类调养技术或方法,这五种方法是:1.手法、枪法或砭刀解筋减压松脊;2.刮拔排毒、推揉疏通、刺激活化通脊;3.热灸汗蒸、温经补阳或通督正阳温脊;4.正心顺气、矫形整复平脊;5.疏通经络+膳食营养调和脏腑及运动强壮稳脊。这五大类技术分别达到松、通、温、平、稳这五项原则和目标,而这五个字的拼音末尾基本都是字母“G”,故而简称脊柱健康5G调养步骤或调养法则。
在健康服务产业,尤其是三大类慢病康复服务产业中,只要做好脊柱健康就等于筑起了人民健康的中流砥柱,因为, 脊柱是健康之柱,是生命之梁。
为此,脊柱健康产业没有理由不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支柱。只要维护或保养好了脊柱的健康,就等于给人类支撑好了健康和生命大厦的主梁和框架。所以,我们要用专业技术和产业服务去呵护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这根脊梁,我们的责任重大,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也更重大。
主持人:我们知道,要完成学科和产业建设,人才是关键,据了解,美国的脊椎医生队伍最为庞大,平均4000人中就有一名脊椎医生,我国目前从事脊柱健康的人员大概有多少?未来还需要培养多少人才才能满足需要?
黄开斌:目前,世界上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有专业的脊柱医生行医,有46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正式确认了美式脊椎矫正学专科在其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美式脊椎矫正专业属健康保险的范围,脊椎矫正医生的诊断具有法律效力。在这46个国家中,美国的脊椎医生队伍最为庞大,平均4000人中就有一名脊椎医生,脊椎矫正已经是美国白领(颈椎病相对较多)、蓝领(腰椎病相对较多)日常健康工作的重要保障。
而我国从事脊柱健康的专业人员,据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10多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真正的脊柱专业大概有3万人左右,从事脊柱健康相关工作方面的人员大约有10多万人,也就是说我国14亿多人口中,每4万多人中才有一位专业脊柱人员,与美国人相比,相差10倍,10多万脊柱健康工作者当中一个人要服务1万多人,因此我国面临的问题是从事脊柱健康事业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即使现在有很多从事脊柱健康工作的人,但也缺少脊柱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按照美国4000人配一位专业脊柱医生的标准计算,我国至少还需要培养30多万的脊柱专业从业人员。
随着人们对脊柱健康问题的重视,从事脊柱健康工作的人员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脊柱健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持人:谢谢黄院长的分享,我们相信,脊柱健康的春天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
(责任编辑:脊梁)
Copyriht 2020 by www.ji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联网网站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9030970号-1
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 脊柱健康产业创新联盟 世界脊柱健康联盟 联合主办 脊联网
投稿邮箱:1348398125@qq.com 手机: 13661171862 [手机站]